2012年1月5日

[介紹] 新井一二三

關於新井一二三的介紹 我想網路上有很多資料了

就不需要複製貼上 與其看介紹 不如直接看起她的書

偶然翻起她的《東京人》 光是封底的小問答 就深深吸引我

※ ※ ※

Q:持續用中文寫作的原因?

A:是繼續有人要我用中文寫。

※ ※ ※

看到這就笑了 馬上開始找她在台灣出版的中文作品

發現有集結她在《三少四壯集》專欄的書:《心井、新井》

很快的馬上加入我下本預計閱讀的清單 (雖然下本是沒有了鮪魚那本XD)

想想也覺得很稀奇 竟然有日本人用中文寫作?

於是馬上翻開書 看起了作者介紹

※ ※ ※

海外生活超過十年,因為不適應日本而離開日本,

因為對抗母親的打擊而以中文寫作。

「為了逃避陰影而開始寫文章,總有一天要寫那陰影本身。」

※ ※ ※

這段文字真是深深吸引人啊 於是快速的看完了這本書XD

其實這本比較不像是文學作品 像是作者的青春紀念冊

是她在香港與加拿大時期 各刊物的專欄文章集結而成

內容像是清淡調味的餅乾 可以輕鬆消化 快速的咀嚼完成

可以理解作者年輕想做外國人 之後到外國 大家還是當她是日本人XD

這種年輕想法與衝擊 我想有稍微類似想法的人 應該都能懂這種歲月痕跡吧

書中也精闢的點出當時日本社會的問題 像是日本少女的描寫 自己親身的狀況等等

種種如今看來是如此中肯啊 譬如在《無性愛時代》文中 根本預見草食男的發跡啊



好 不多說 直接分享最有感觸的文章之一:《愛情的排演》

※ ※ ※

以前的人,一輩子只能有一個長期的男女關係。


二十多歲結婚,過幾年生小孩,到孩子差不多長大時,做父母的已年過四十歲。

幸運的人,那個時候夫妻關係仍然和睦;不幸運的人,連跟配偶說話都不想了。

無論如何,都會有家庭的責任、社會的壓力;

再說,年紀也大了,不大可能重新來一次。

現在的人不同,人的壽命長了,生活方式也變了,

一輩子只有一個長期的男女關係,往往是不夠的。




比如說,我周圍的男女朋友們,他們都三十出頭,已經有過一個長期的男女關係。

一般來講是大學畢業,工作幾年後,認真談上戀愛的,有人乾脆結婚,有人先同居。

對現代大城市的年輕人來說,同居並不是不道德的,也不是隨便的。

大多數人,一旦同居,就對情人忠誠,不會在外面亂來。




結婚也好,同居也好,很少有人馬上去生小孩。

城市生活是需要錢的。大家都想先打好事業的基礎,掙一筆錢去買車買房子;

另外,海外旅遊等的娛樂活動,也要在生孩子以前盡情享受。

這樣子,不知不覺地過了三十歲,還沒有家庭的責任。

眾所皆知,男女關係有化學作用,或荷爾蒙主宰的一面。

這個化學物質到底能維持多久呢?看我周圍的例子,好像在第四年和第七年出現關卡。




有些朋友們,到了第四年,再也不能愛對方,只好分手了。

其實,我曾屬於這一類。另一些朋友們,成功地過了第一次關卡,

之後,再過三年,他們面對第七年的關卡。




所謂化學作用、荷爾蒙,換句話說,是男女之間得緣分吧。

反正是人自己無法控制的東西了。

我相信,以前的人也面對了第四年、第七年的關卡,不過,當時因為有孩子,

即使愛情消失了,仍必須維持夫妻關係;而現在,因為沒有孩子,只要雙方同意,

則可分手各走各的路。




第四年分手,相對而言比較容易,大家不到三十歲,還算是年輕人。

到了第七年,就比較難做決定了。

過了三十歲,重新找對象,很多人覺得好麻煩,

倒不如繼續那段不怎麼幸福的男女關係。

可是,從另一個角度看,三十出頭也不算老,跟自己不再愛的人過下半輩子,

實在太浪費生命的了。

在第七年考慮分手的人,多半已經沒有性生活,哪怕以後生孩子,

也不可能是激情的結晶了。




我的不少朋友正在面對第七年的煩惱:該離?還是不該離?




當然,如果能跟初戀的對象幸福地過一輩子,那是最理想的了。

問題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,往往有一段距離。

二十幾歲談戀愛時,大家的思想還不成熟,很難選擇最適合的對象;

人到中年,思想成熟得多了,價值觀也清楚得多了,

觀察異性的眼力也比年輕時強得多了。




很多男女,過了三十歲,才具備結婚所需要的精神條件,保守人士說,女人過了三十,

很難找到男人;但那是大錯特錯,比如說我,三十四歲才遇到白馬王子。

而我告訴你,我絕不是超級美女,也不顯得比實際年齡小。




我覺得,二十幾歲時的,生平第一次的長期男女關係,對很多現代城市人來說,

好比是愛情的排練,通過跟一個異性的關係,我們學習愛情到底是什麼、

性愛到底是什麼、婚姻到底是什麼;當進入第二次的長期男女關係時,

大家都比第一次謹慎得多。




人生像一場戲,只要正式演出做得好,就沒必要後悔排練時候出的洋相。

壽命長了,我們得到幸福的機會也多了。

※ ※ ※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